我在2023年3月9日收到了茶友网寄来的无名沱茶茶饼,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茶友网的评测。由于之后的一周一直在外出差,一直到今天才得闲坐下品尝这款茶叶。
一、产品基本情况
本次品饮的是一款2022年的普洱生茶,无名沱茶,100g的茶饼,压制得比较紧实。
二、环境、水、泡茶器
品饮地点:武汉
室内温度:22℃
空气湿度:51%
冲泡用水:农夫山泉
泡茶器:120mL羊脂玉盖碗
三、产品外观
外包装:
撬茶前:
棉纸打开以后可以看到,茶饼压制精美,茶叶条索完整。外观和大部分普洱生茶一样,为浅褐色,杂有不少白毫。茶饼下方仅有极少碎末,应该是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磕碰造成的。
四、撬茶
使用茶刀进行撬茶,茶饼压得比较硬,所以产生了比较多的碎末,这也是沱茶一贯的问题。
五、冲泡及品饮过程
由于本人肠胃比较脆弱,不太适应太浓的生茶,因此本次品饮采用了较少的投茶量,投茶量为6g。
1、洗茶
温杯洁具以后,用100℃的开水进行洗茶,顺便在洗茶过程中,把撬茶产生的大部分碎末撇去。
2、第一泡
第一次冲泡采用的水温为90℃,冲泡时间为6s,经过第一次冲泡茶叶就已经完全舒展开了,色泽上呈现出略带黄色的深青色。有一些断掉的条索和碎茶末,系撬茶时产生。
第一泡茶叶
第一泡的汤色呈现淡淡的金黄色,和大多数生茶一致,茶汤具有非常浓郁的花香味。由于冲泡水温低,冲泡时间短,茶汤的苦味较淡,入口顺滑。
第一泡茶汤
3、第二、三泡
第二、三次冲泡同样采用90℃的水温,冲泡时间为6s。
第二泡茶叶
第二泡茶汤
第三泡茶叶
第三泡茶汤
第二泡与第三泡茶汤相比于第一泡而言,香味有所减弱,花香味明显变淡,但又出现了豆香。茶汤的汤色基本没有变化,苦味有轻微的减弱。将茶汤顺着舌侧流过,开始有明显的生津之感。
4.第四泡
我很喜欢这款茶叶前两泡的口感和味道,但经过了前三泡,茶叶的香味和苦味开始减淡,所以我在第四泡时延长了冲泡时间至12s。
第四泡茶叶
第四泡茶汤
由于延长了冲泡时间,第四泡的茶汤在味道上相比于前三泡下降不明显,但花香味基本消失,仍然保留着淡淡的豆香。苦涩味变得更明显,同时生津回甘之感也变得更为强烈。喝下茶汤以后,口中仍然有一丝清凉感。
5.第五泡
在进行第五次冲泡时,我又重新烧了一壶水,这次采用了100℃的水温进行冲泡,冲泡时间为12s。
第五泡茶叶
第五泡茶汤
由于水温的升高,汤色变得比前四次冲泡更深了,呈现出金黄透亮的色泽。茶汤的香味已经变得很淡,以烘青时带来的豆香为主,口感中的苦涩感则明显增加,生津回甘之感进一步提升。
6.第六泡
本次品饮的最后一次冲泡,同样采用100℃的水温,我通过30s的长时间焖泡,测试了一下这款茶的耐泡性。
第六泡茶叶
第六泡茶汤
经过长时间的焖泡,第六泡的茶汤不再有明显的香味,口感上,苦涩味仅仅只是略有增加,也并没有杂味出现,依然在让人感觉很舒适的范围内,总体仍然保持得不错。
耐冲泡性上,预计如果按照每次冲泡增加2s的方式进行冲泡,以6g的投茶量冲泡10次应该问题不大。
七、总结
第一次进行测评,我平时其实不太爱喝生茶,但对于这款生茶接受度倒是挺高,可能和刻意减少了投茶量也有关,苦涩味没有那么明显。茶叶整体的外观和制作上让人放心,香味的持久性还过得去,口感也维持的不错,耐泡性ok,再加上便宜大碗的价格,可以说是妥妥的一款高性价比口粮茶了,值得推荐~
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只做分享,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。作者:798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a.webdesign.net.cn/34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