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,有一处岩壁画满了红色小人。这些小人手舞足蹈,似乎在祈祷什么,又像是一场祭祀活动。

打开凤凰新闻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
据考古研究表明,花山岩画绘制于战国到东汉年间,画面长约 172米,距江面最高约90余米,底部高出江面30米,距离山脚一级阶地 3~10米不等。
岩画包括人物、动物和器物 3类,以人物为主。人物只画出头、颈、躯体和四肢,无五官等细部。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。正身人像形体高大,最大的高达 2米以上,皆双臂向两侧平伸,曲肘上举,双腿叉开,屈膝半蹲,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。侧身人像数量众多,形体较小,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,双腿前迈,面向一侧,作跳跃状。
骆越先人为什么要绘制这延绵一百多米的岩画,这些岩画又是什么意思呢?
有学者从壮族文化出发,研究了岩画上的图样,认为这是一场祭祀骆越先人的神明“蚂拐神”的活动。在壮族人的信仰里,蚂拐神是个拯救苍生,保佑世间的神。蚂拐的形象也出现在如图腾,铜鼓之上。 也有学者从历史角度分析,认为这是在记录一场战争的胜利。
花山岩画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、内容最丰富、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。
国庆将至,和家人一起前往花山一探究竟吧!
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只做分享,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。作者:798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a.webdesign.net.cn/309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