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犇老师是德艺双馨的著名表演艺术家,在20世纪40年代,他曾是红极一时的童星,仅次于白杨和陶金。他从11岁一直演到80多岁,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少见的。
牛犇老师其实并不姓牛,他的父亲姓张,牛犇出生时取名张家景。“牛犇”这个名字是1948年在香港从影时改的,一直用到今天,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。
牛犇1935出生于天津,言及故乡,他很是感慨:“对老天津已经没有印象了,只记得家住天津河北西窑洼明发胡同,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,只记得这个地名。”
由于家庭变故,牛犇很早便离开天津,他五六岁的时候,父母在同一天去世了。牛犇只得跟着哥哥一起到北京投奔亲戚。无奈屋漏偏逢连夜雨,牛犇家的亲戚也在此时遇到了困难,无及他顾。牛犇只能跟着哥哥自谋生路,两个孩子在北京度过了一段极其艰难的日子。

牛犇小时候捡过人家扔掉的没有烧透的“煤核”,偷偷啃过人家吃剩的苹果核儿、西瓜皮。著名演员谢添和牛犇住在一个院子,谢添也是天津人,一直对牛犇很同情,而且觉得“这个孩子挺机灵的”。谢添和爱人谈恋爱时,有时回来自行车爆胎了,牛犇常常扛着自行车去帮他修,谢添便给牛犇一些零用钱,那时牛犇才刚刚10岁。
1945年抗日胜利后,沈浮导演和谢添合作要拍一部抗日片《圣城记》,需要一位饰演村童的小演员,在片中饰演金神父的谢添遂向沈浮推荐了牛犇。牛犇也因为在片中的出色表现,让大家记住他曾经演过一个“小牛子”的角色 。

牛犇为谢添朔像献花
1948年,牛犇又在影片《清宫秘史》中扮演儿童角色,同年去了香港。临行前他请谢添为他更名。谢添说:“现在大伙都叫你小牛子,你又属牛,那就再添三只牛吧!”“犇”是“跑”的意思,从此,牛犇就像牛一样在银幕上跑了一辈子。
新中国成立后,谢添捎信给牛犇叫他回大陆拍电影,牛犇回京参加了《龙须沟》的拍摄。后又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,在《山间铃响马帮来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天云山传奇》、《牧马人》、《棋王》、《活着》等几十部著名影片中扮演各类角色,但多作为配角出现。1983年,牛犇因在影片《牧马人》中生动地扮演牧民郭扁子,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、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,此后又多次在各电影节获奖。他还曾导演《父亲》、《喜中缘》、《藏金记》等电视剧。


牛犇老师手巧,勤快,邻居经常用一句话来调侃他:“牛犇除了不会生孩子,什么都会。”做饭、缝衣服、打毛衣、做棉鞋、理发,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一样能难倒牛犇。衣服破了,补一补再穿,实在不能穿了,就用浆糊糊起来做鞋底。
除了是一个好演员,他还是一个好丈夫,两人携手相伴,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。
说起牛犇与妻子的相识,也颇有戏剧性。
牛犇的妻子可谓是牛犇的“资深影迷”,她说:“我对他演的电影很感兴趣,因为他名字当中那‘三个牛很特别。”
牛犇的妻子名叫王惠玲,两人是靠相亲认识的,不过当年媒人介绍的是王惠玲的姐姐,牛犇没看上她那个姐姐,却看上了现在的太太。

王惠玲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,家中的姐妹中她排行最小,在结婚数十载中,王惠玲一直是一个勤俭持家的贤妻。
她的职业是教师,一辈子兢兢业业非常低调。牛老感叹妻子一生非常朴实无华,从不攀比也不会去计较,一直专心顾家照顾孩子和丈夫。这种平淡的生活给了牛犇强有力的后盾,他可以安心的拍戏,后方有妻子的支持。

在牛犇老师的印象中,妻子王惠玲是一个不攀比的女人。每一次她到剧组给牛犇送饭从来不进后台,只是站在门口。她不贪慕虚荣不喜欢追星,甚至都不和同剧组的演员打招呼。每一次拍照她都躲在背后,年纪大了才有几张和老公的合照,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人。
最让牛犇老师感动的是妻子从来不抱怨,每一次不管多晚都会等他回来吃饭。即使他在外面吃过饭了,妻子也不会有情绪,自己默默扒了冷饭菜吃。年纪大的时候,牛老担心妻子一个人在家孤单,有时带妻子一起去出外景,妻子也一直都呆在酒店中,不愿意出门,她是一个很传统的女子。
牛犇老师至今都觉得委屈了妻子,妻子目之所及只有他和孩子。妻子从小是在富裕人家长大,不缺吃穿。嫁给牛老师之后,她十分节俭,每一次有好东西都留给儿子们和老公吃。有一件事情让牛犇印象深刻,妻子每周都会去他们的另外一套空置的房子中打扫卫生,每次去她都会买两个包子,妻子总是舍不得吃,每次只吃一个,剩下一个包子带回家。他们不是没有钱,妻子是勤俭已经深入骨髓了。
他们夫妻生下两个儿子之后,由于妻子是教师,工作忙碌,丈母娘就帮忙带孩子。王慧玲娘家阴盛阳衰,全都是女孩,牛犇老师和妻子结婚时有个约定,以后若是生儿子就随母姓,姓王,没想到后来一连生了两个儿子,都跟了妻子的姓氏。

牛犇的儿子王侃也是知名演员,出演了《色·戒》《乱世三义》《琅琊榜》等30余部影视剧。
妻子负责一边工作一边带小儿子,岳母负责带大儿子。牛犇很感恩岳母的付出,在岳母年老的时候,其他几个闺女都不愿意给她养老,而牛犇老师决定给岳母养老送终。
两人结婚六十多载,即使牛犇功成名就,他们从来没有一起出国旅游过。妻子一生喜静,也节俭到令牛犇心疼。家里的房产都在她的名下,牛老每次拍戏的片酬也都给她保管,用牛犇的话说“我们家存款也不是一点点。”但她去一直过得非常朴素,对自己甚至几近苛刻。
牛犇老师常说老伴跟着他,没过过好日子,本来出生在一个富裕人家,结婚之后开始过省着的日子,几十年如一日。2019年妻子生病,牛老想趁着家里没人,把天花板掉块到斑驳的房子重新装修一下,等妻子病好回家能有个新环境,但还没有开工,妻子就去世了。

2019年王惠玲因病离世了,房子装修好了,斯人却已逝,就连曾经妻子熟悉的环境也已荡然无存,这令牛犇觉得对妻子十分抱歉。和爱妻分别后,牛犇悲从中来,再加上倍感孤独,他干脆住进了养老院中。在那里,他结识了一群同龄好友,生活也算是过得休闲惬意。
虽然孩子们时常劝说,希望牛犇可以搬出养老院,让他们照顾。但奈何牛犇心意已决,晚辈们也只能尊重他的决定。

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只做分享,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。作者:798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a.webdesign.net.cn/30346.html